朱元璋大案(62) (1 / 2)
读书吧阅读网www.dushu58.com
在明朝的初期,历史的车轮缓缓转动,而一个名为朱元璋的平民出身的皇帝,正稳步向着历史的巅峰迈进。经过数年的拼搏,他终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,建立了明朝。然而,权力的巅峰之上,却是暗流涌动,阴云密布,一场风暴即将降临。
朱元璋登基之初,政局相对稳定,百姓欣欣向荣,然而,随着新朝的建立,权臣与文人之间的角力与重压开始显露。朱元璋一直对权臣心存戒备,他的曾经经历使他明白,权力是一把双刃剑,能成就一个人,也能毁灭一个国家。
就在此时,其心腹大臣之一的李景隆因未能及时解决边疆的叛乱问题,受到朱元璋的持续指责。明成祖朱元璋在朝堂上拍案而起,怒火中烧,面对大臣们,他的脸上布满了愤怒的红晕。
“李景隆!你在边疆的战事可曾尽心尽力?如今我明朝建立初期,正需要稳固边疆,你竟让敌人趁虚而入,明人之所以为明,就是要鞭策你等忠臣做事,要护我明朝江山万世长存!”朱元璋的音调愈加高亢,仿佛要将所有的不满倾泻而出。
李景隆站在一旁,心中愤懑不已。他躬身行礼,面上的神情虽恭顺,但内心却波涛翻涌。他曾经数次在边疆浴血奋战,虽战果斐然,但因补给不上、兵力不足等种种原因,最终受到了朱元璋的责难。他望向朱元璋,想要辩解,却又看到那双明亮而又带着威严的眼神,心中一颤,最终只得低下了头。
“启禀陛下,末将以为此次叛乱之事,非末将一人之过,微臣以为,草原上的敌人日渐强盛,边境的防线需重新部署,更需增兵备战,不如……”李景隆的话未说完,朱元璋冷冷一笑,打断了他的话。
“重重军饷何能从天而降?你不过是为自己的失误找借口罢了!”话音未落,朱元璋目光如炬,愈发严厉,整个朝堂似乎都弥漫着一股无形的压力。
而在他们的对话的另一边,朝中另一位大臣黄子澄则面露担忧之色。他是朱元璋钦点的谋臣,常在一旁为他出谋划策,但这一次他心中清楚,若是继续如此下去,必定会引发权臣之间的明争暗斗,更有可能让朱元璋失去对权臣的控制。他急于打破这僵局,插话道:“陛下,李大人也在为边疆困扰,且他多次前往边境巡视,若是能适当增加支持,必能坚守边关。”
朱元璋微微一愣,随即脸上的怒色轻了些,冷冷一哼,似是觉得言辞饱含深意,却又不愿意让步。
“好吧,李景隆,给你一年时间,若这一年内边境没有安稳平静,我定不饶你!”朱元璋说罢,气氛终于稍稍缓和,李景隆的心中却如同压下了一块巨石,艰难地喘息。
时光如白驹过隙,转眼一年过去,边疆之事未能如朱元璋所愿,反而愈发愈演愈烈。这时,朝中的权臣李景隆则因一场“冤案”卷入了这场权力的旋涡,酿成了一桩离奇的大案。
某日,朝堂上传来密报,边疆的叛军降临,数千士兵袭击了哨所,接连几位向朱元璋告密的边防官员,纷纷被害。李景隆接到消息时,心中焦虑,又觉得不能推脱责任,寻求奏报,朱元璋却对他丝毫不留情面。
“你竟然连几千叛卒都处理不好!”朱元璋怒火中烧,泛起的气息让整个朝堂为之颤抖,连在场的黄子澄见状也心惊不已。这已不是简单的边疆之事,更是关乎明朝命运的大事。
“陛下,末将必定会尽快安抚叛变之人,抓捕叛徒,确保边疆安全!”李景隆顿时感到一种不安,尽管他信誓旦旦,却也只能无奈承受皇上的责难。
“哼,若是不如我所愿,朕定不会留你!”朱元璋平静的脸上,闪过一丝狠厉与绝决。李景隆的心中则一阵阵紧缩,仿佛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威逼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李景隆愈发感到压力,加上事态的发展日渐严重,他反复酝酿,最终产生了一个极为大胆的计划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