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吧阅读网www.dushu58.com

当时,文物商店收货的出价极低。以“三百件”瓷瓶为例——这种高度约1.48至1.50米、撇口、溜肩、双螭耳的大瓷瓶,在当时的价格仅为几元至十几元不等。

【价格是不是很便宜?真的是很便宜,尽管“三百件”瓷瓶大都产自道光之后,甚至是清末民初,但如此硕大的瓶子,一对仅需十余元,实在超乎想象!】

当时文物商店的收购条件异常严苛,稍有瑕疵即遭拒收。而那些守候在门外的“先行者”则趁机议价,将农民无法售出的货物截留。京城首批古玩商多数都铭记着那个“追大筐”的时代,它堪称京城现代古玩市场的“史前纪元”。

京城的古玩市场自古以来便有一个特色,古玩交易与日用旧货买卖相互交融,解放前的“鬼市”正是这种风貌的写照。

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宣武公园北门兴起了一个旧货市场,每周四开市,恰逢京城宣武区轮休之日。整条街琳琅满目,既有自行车零件、日常杂物,也夹杂着古玩摊位。

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古玩艺术品交易量的激增,京城涌现出几个备受瞩目的古玩市场。

起初,由于宣武公园古玩市场受到管理层的挤压,古玩商们被迫向北迁徙,聚集于长椿街国华商场西侧。这个市场最初与菜摊混杂,后来却逐渐发展壮大,后来竟挤走菜摊儿。

当时,摆摊的商贩为防范查抄,常在地上铺一块布,上面陈列几件珍品。一旦风吹草动,他们便迅速抓起布角,裹起宝物逃之夭夭。

与此同时,鼓楼附近也崛起了一个古玩市场,与售卖爆肚等小吃的摊位毗邻。不久之后,该市场实现了质的飞跃,搭建起专门的棚子,古玩摊蜕变为古玩店。然而,遗憾的是,这个市场经营数年却始终未能获得文物部门的正式认可。

大约在这个时期,由于市场管理等多重因素,古玩商们突然发起了一场“十字军东征”,几乎是集体向东迁徙至朝阳区的沙板庄——那片曾经杂草丛生的土地,如今已成为京城古玩城的所在地。

与此同时,距沙板庄西北不远的一片土坡上也兴起了一个市场,这便是现今潘家园市场的前身。

那时,外地的摊贩手提筐篮、背负麻袋,每逢周日便汇聚于此摆摊设点。市场迅速繁荣起来,沙板庄与潘家园形成了良好的呼应,共同见证了京城古玩市场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。

与此同时,政府监管部门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,从以往的严厉打击逐渐转变为因势利导,基本上承认了市场的合法地位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沙板庄蜕变成为京城古玩城,而潘家园更是发展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古玩旧货集散中心。

这里每天吸引着六七万寻宝者和游客前来观光游览,其中不乏超过一万名外国友人,共同探寻着历史的痕迹与文化的瑰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