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吧阅读网www.dushu58.com

(一)法律思想的独特性

荀悦的法律思想具有独特性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。首先,“法与教都是政之大经”,他认为制定法制、实行教化是治国治民的基本手段。主张教与刑都要先简后繁,“教初必简”,“然后责备”;“刑始必略”,“然后求密”。如果开始就规定出繁杂的礼仪和法令,人民难以实行和遵守,反而会产生 “虚教” 和 “峻刑” 的不良后果。例如,秦朝法律繁多且严酷,统治者 “擅其海内之势,无所拘忌,肆行奢淫,暴虐天下,然十四年而亡”。这一历史教训警示后人,法不定、政多行会导致乱国之风。

其次,“君子以情用,小人以刑用”。荀悦持儒家 “性三品” 说,将人分为君子、中人、小人。君子不会触犯刑律,只需施以 “礼教荣辱”,“化其情” 即可。小人 “不忌刑”,对他们进行教化不起作用,必须使用 “桎梏鞭扑”,才能制止其犯罪,即 “治其刑”。对于中人,则要刑礼兼用,才可以 “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涂”。

最后,“避仇有科”。荀悦认为 “复仇” 是出于 “义”,因此虽不能纵容 “复仇”,但也不可绝对禁止 “复仇”,主张 “依古复仇之科” 处理。即杀害父、兄弟、从父、从兄弟的人,如依法规定躲避他处,即不可复仇;如果不躲避,则可复仇;仇人因 “公命行止者”,不能算做未依法躲避。

(二)政治思想的价值判断

荀悦提出的 “六主”“六臣” 论具有重要的价值判断标准。“六主” 分别是王主、治主、存主、哀主、危主、亡主;“六臣” 是王臣、良臣、直臣、具臣、嬖臣、佞臣。他以两汉各代君臣为例,分析了不同品类的君臣对政事的影响。荀悦划分、品评君主类别的标准是能否做到 “为人、从义、先公后私”。“王主” 能够 “为人”,可以 “致兴平”;“治主” 能够 “从义”,能行其政;存主 “先公而后私立”,能保其国。而哀主、危主、亡主处理政事无法做到上述标准,结局也大不一样。“哀主遭无难则庶几得全,有难则殆;危主遇无难则幸而免,有难则亡;亡主必亡而已矣”。

对于臣的品类划分,王臣 “以道事君,匪躬之故,达节通方,立功兴化”;良臣 “忠顺不失,夙夜匪懈,顺理处和,以辅上德”;直臣 “犯颜逆意,抵失不挠,直谏遏非,不避死罪”;具臣 “奉法守职,无能往来”;嬖臣 “便辟苟容,顺意从谀”;佞臣 “倾险谗害,诬下惑上,专权擅宠,惟利是务”。

荀悦分析各类君臣之所以出现差别的原因在于 “人主之患,常立于二难之间。在上而国家不治,难也。治国家则必勤身、苦思、矫情以从道,难也。有难之难,暗主取之。无难之难,明主居之。大臣之患,常立于二罪之间。在职而不尽忠直之道,罪也。尽忠直之道焉,则必矫上拂下,罪也。有罪之罪,邪臣由之。无罪之罪,忠臣置之”。

(三)鉴戒史观的意义

荀悦的鉴戒史观对国家兴衰有着重要意义。他认为能不能汲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,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原因。荀悦着《汉纪》的目的,就是要 “综往昭来”,述 “中兴以前,明主贤臣得失之轨”,以便 “瞻前顾后,是绍是继”,让统治者 “惩恶而劝善,奖成而惧败”,作为 “有国之常训”。该书有意识地分立了监戒、废乱、兵略、政化、华夏之事、四夷之事等十六个方面,供统治者 “广视听”“参得失”。

荀悦是中国历史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写历史要为政治服务的第一人。他在《汉纪》中精心撰写的四十多篇史论,详细探讨了西汉二百多年的成败得失和历史教训,目的在于为统治者提供借鉴,使历史书籍更加紧密地同封建政治结合在一起,更有效地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。荀悦的鉴戒史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,为后世史学家和政治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借鉴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四、历史地位与评价

(一)历史地位

荀悦在东汉末年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。在文学方面,他的着作《申鉴》和《汉纪》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思想内涵。《申鉴》对现实政治的评论和对谶讳符瑞的讥刺,切中时弊,继承和发展了西汉以来政论文传统。其文章风格被明代何孟春评价为 “无贾谊之经制而近于醇,无刘向之愤激而长于讽”。《汉纪》作为编年体史书,在史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地位,它不仅推动了古代史书编年体的成熟与完善,还为后世编年体史着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在史学方面,荀悦奉汉献帝之命所作的《汉纪》,与《汉书》相互印证,为后人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。其采用的编年体写法和创新的 “通比其事,例系年月”“通连体要,以述《汉纪》” 的办法,大大扩充了编年史的记叙范围,增强了记事的条理性。同时,《汉纪》中的论赞部分也为后世史学家提供了借鉴。

在思想方面,荀悦的法律思想和政治思想具有独特的价值判断标准。他的 “法与教都是政之大经”“君子以情用,小人以刑用”“避仇有科” 等法律思想,以及 “六主”“六臣” 论的政治思想,为当时的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。此外,他的鉴戒史观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写历史要为政治服务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(二)历代评价

荀悦的文学、史学成就和思想贡献受到了历代的高度评价。《后汉书》称其 “性沉静,美姿容,尤好着述”。李世民评价他 “论议深博,极为政之体,尽君臣之义”。时人称其 “辞约事详,论辨多美”。袁宏称赞他 “才智经论,足为嘉史,所述当世大得,治功已矣”。何孟春认为他的论政体 “无贾谊之经制而近于醇,无刘向之愤激而长于讽”。

在后世的学术研究中,荀悦的着作也备受重视。《申鉴》有明黄省曾所作注,《四库全书总目》称其 “引据博洽,多得悦旨”。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文始堂刊本。《汉纪》更是被唐代刘知几《史通?六家》列 “左传家” 之首,宋代王铚《两汉纪后序》亦称其 “于朝廷纪纲,礼乐刑政,治乱成败,忠邪是非之际,指陈论着,每致意焉。故其词纵横放肆,反复辩达,明白条畅,既启告当代,而垂训无穷”。唐人试士,以荀悦《汉纪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为一科,可见其在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。

总之,荀悦在东汉末年的文学、史学和思想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,他的着作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