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1章 文字演变史 (2 / 2)
读书吧阅读网www.dushu58.com
4. 春秋战国至秦朝:
大篆:西周后期,一个叫史籀的太史发明了一种叫“大篆”的字。在春秋战国时期,各诸侯国因不相统一而形成“言语异声,文字异形”的情况,大体上秦国用大篆,六国用“六国古文”。
小篆: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命令李斯等整理文字,改定字体。李斯书写出标准字体《仓颌篇》,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“小篆”,亦称为“秦篆”。小篆是秦朝的官方文字,它几乎已经完全没有象形文字的痕迹。
隶书:秦始皇厉行“焚书坑儒”的时候,程邈造了一种笔画省俭的隶书供狱吏们使用。隶书化繁为简,化圆为方,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。到汉代,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,成为全国范围的正式书写体。
5. 汉朝及以后:
草书:是隶书的快写体,发展成为独立字体大约始于东汉。它起初是为了书写快捷而产生的,后来逐渐演变出章草、今草、狂草等草体。
楷书:糅合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,在唐朝开始盛行。晋代的王羲之、王献之父子是楷书的真正创始人。楷书也叫“真书”,由于其字体方正、笔画规范,成为现代手写字体的标准字体。
行书: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,书写流畅,用笔灵活,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。它没有楷书那样规范严肃,也没有草书那样奔放和难以识别,是人们日常书写最常用的字体之一。
6. 宋朝及以后:
宋体:最早产生于北宋,是由楷书变化而来,有肥体和瘦体之分,横细竖粗,方方正正,显得古朴端庄。是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。
仿宋体:模仿宋体而产生的一种字体,发展迅速,是人们喜欢使用的一种规范字体,在印刷品和各种不同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。
黑体:醒目大方,笔迹全部一样粗细,结构醒目严密,笔划粗壮有力,撇捺等笔画不尖,使人易于阅读。常用于标题、导语、标志等等。
总的来说,中国文字的演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,从最初的简单符号逐渐发展成为成熟、丰富的文字体系,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