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吧阅读网www.dushu58.com

岑参(715年—770年),南阳棘阳人,是唐代着名的边塞诗人。他与高适并称“高岑”。其人生经历与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特点:

1. 人生经历:

出身官宦世家但家道中落:岑参出自三代相门之家,曾祖父岑文本、伯祖父岑长倩、堂伯父岑羲都曾担任过宰相,但堂伯父岑羲死后,家族没落。他的父亲岑植早亡,岑参因此“早岁孤贫”,经历了一段艰苦的生活。

仕途坎坷:岑参自幼读书,为求仕进不断努力。天宝三载(公元744年),30岁的他中进士,被授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的官职,但此后“十年皆小官”。他曾两次出塞,第一次出塞在安西节度使幕,第二次出塞在北庭都护封常清幕府。安史之乱后,他在官阶上有所升迁,但最高也只做到了郎官。后来被外调入蜀,任嘉州刺史,因与上司不和等原因被罢官,最后客死他乡。

2. 诗歌创作特点:

题材丰富:

边塞生活:其边塞诗描写了边塞艰苦的战斗生活、边防将士的英雄气概等,如《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》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《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》等,这些诗歌格调高昂,气势雄壮,让人读之仿佛身临其境。

思乡情怀:像《逢入京使》“东望长安路漫漫,双袖龙钟泪不干。马上相逢无纸笔,凭君传语报平安”,以及《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》“强欲登高去,无人送酒来。遥怜故园菊,应傍战场开”,都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。

风土人情:他还描写了边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边区各民族间融合的关系,如《赵将军歌》《胡歌》《轮台即事》等,展现了独特的地域风情。

艺术风格独特:

想象丰富:诗歌构思奇特,色彩瑰丽,富有浪漫主义色彩。比如他对飞沙、走石、冰天、雪地、热海、火山以及严寒酷暑、狂风暴雪等奇异风光的描写,生动且夸张,创造出雄伟壮阔、光怪陆离的艺术世界。

语言清新奇妙:语言深入浅出,富有乐府民歌的特色,易于理解和传唱。

形式多样:长于七言歌行,且在韵律上有所突破和创新,形式丰富多样,节奏、音韵讲究。

岑参的诗歌在当时就广为流传,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高适(?—765 年),字达夫,一字仲武,郡望渤海蓨县,行次三十五,故称“高三十五”,唐朝着名边塞诗人。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:

1. 生平经历:

早年落魄:高适出生时家境已逐渐衰败,他二十岁时前往长安求仕无果,后游历梁宋等地,并定居宋州,曾一度以耕钓为生,甚至到了乞讨的地步。

入仕曲折: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,曾落第。后来受到张九龄之弟张九皋赏识,被推举为封丘尉,但因官职卑微、难以实现济世之志,于公元 752 年辞官。

中年机遇:天宝十二年(753 年),经节度判官田良丘推荐,高适入河西、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,受到哥舒翰的赏识,担任左骁卫兵曹、充任节度使府掌书记。安史之乱爆发后,他先后辅佐哥舒翰守潼关,向唐玄宗献策等,逐渐受到朝廷重视。

晚年显达:安史之乱期间,高适先后出任淮南、剑南节度使等职。后来还陆续担任过彭、蜀二州刺史、刑部侍郎、左散骑常侍等,封渤海县侯。永泰元年(765 年)正月,高适卒,赠礼部尚书,谥号“忠”。

2. 文学成就:

诗歌题材广泛:

边塞诗:高适三次出塞,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边塞诗,成为盛唐边塞诗的领军人物。其边塞诗既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、建功立业的豪情,如《塞下曲》;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,如《蓟门行五首》;还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、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、安边无策等问题,例如《燕歌行》中“战士军前半死生,美人帐下犹歌舞”,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。

民情诗: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,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、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,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,并据此提出了一些改善民生的理念,代表作有《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》之九、《东平路中遇大水》《封丘县》等。

咏怀诗:数量较多,抒写了他怀才不遇、壮志难酬的忧愤,对现实有所不满,如《别韦参军》《封丘作》等。

艺术风格独特:意气高昂,慷慨悲壮,以质实的古体见长,气质沉雄,境界壮阔,以浑厚骨力取胜。

3. 历史地位:高适与岑参并称“高岑”,又与王之涣、王昌龄、岑参合称“边塞四诗人”。他的诗歌在唐代诗坛具有重要的地位,对后世的边塞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王之涣(公元688年-公元742年),字季凌(一作季凌,又说一作季陵),生于洛阳,祖籍晋阳(今山西太原),是唐代着名诗人。其相关信息如下:

1. 生平经历:

出身仕宦之家:王之涣的家族是晋阳“太原王氏”,魏晋以来的名门望族。他的五世祖王隆之官至后魏绛州刺史,后移家绛州,祖父王德表又随官迁至洛阳。到其祖父和父亲时,官职不过县令,属普通仕宦之家。王之涣是父亲的第四子,排行第七,自幼聪明,少年时就精通文章、穷经义。

仕途坎坷:玄宗开元年间,年近三十的王之涣以门子身份调补冀州衡水主簿,在此期间娶衡水县令李涤之女为妻。开元十四年(726年),他遭人诽谤而辞去官职,携妻子归乡赋闲15年,游历四方。天宝元年(742年),再次入仕,补任文安郡文安县尉,留下“智审黄狗”的轶事传说,最终在任上染病不起,病逝于官舍,终年55岁,归葬洛阳县北邙山祖坟。

2. 诗歌风格与成就: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