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吧阅读网www.dushu58.com

嘉佑六年春,四月一日的清晨,阳光如金纱般,轻柔地洒落在汴京的贡院。

这座平日里透着庄严肃穆气息的科举圣地,此刻被围得水泄不通。人群熙熙攘攘,似潮水般涌动,贡院门口那张即将揭晓众多举子命运的黄榜,如同风暴的中心,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。

徐子建,作为庄学究门下的弟子,他的一举一动,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弦。

庄学究深知这放榜之日对徐子建的意义,特意给书熟放了一日假,让几位弟子陪着徐子建一同感受这紧张又激动的氛围。

徐子建身材挺拔,一袭月白色的长袍,领口与袖口处绣着精致的云纹,腰间束着一条藏青色的丝绦,越发衬得他身姿修长。

头戴一顶黑色方巾,方正的脸庞透着坚毅,剑眉星目,眼神中既有对未知结果的期待,又有着沉稳的自信。

他身旁的表弟徐达,年纪稍小,身着一件浅蓝色的短衫,搭配着深色的布裤,显得干净利落。

他紧紧相随,眼神中满是对兄长的殷切期待,仿佛兄长的荣耀便是自己的荣耀。

另一边,盛家的盛长柏与盛长枫结伴而来。

盛长柏一袭墨色长袍,袍角随风轻摆,身姿沉稳如松。他面容俊朗,眼神平和而深邃,静静地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,仿佛能洞悉每个人的心思。

盛长枫则身着一袭淡紫色的长衫,领口绣着淡金色的丝线,显得格外活泼。

他兴奋地在人群中时不时踮起脚尖,试图透过层层缝隙,先睹榜单为快,眼中闪烁着迫不及待的光芒。

与此同时,徐氏带着家中几个姐儿前往盛家后院厅堂做客。

厅堂内,茶香袅袅,弥漫着淡淡的清幽气息。盛老夫人身着一件深褐色的锦袍,袍面上绣着寓意吉祥的牡丹花纹,显得端庄而慈祥。

她与徐氏相对而坐,两人手中皆捧着一盏清茶。

盛老夫人轻轻抿了口茶,语气平和地询问道:“徐侄女,建哥儿今日会试放榜,想必考得不错吧?我瞧着子建这孩子,平日里勤奋刻苦,才学也扎实,此次上榜想来是不成问题的。”

徐氏微笑着,轻轻点头,优雅地捋了捋鬓边的发丝,说道:“建哥儿前阵子说考得不差,只是具体名次,如今还难以确定。”

一旁的王大娘子,也就是王若弗,身着一件绿色的褙子,上面绣着精致的缠枝莲纹,脸上妆容精致。她赶忙附和道:“徐表侄可是汴京第一才子,想必考上会试不是问题。”

王若弗听闻自己未来女婿有望上榜,心中一阵欢喜,笑容不自觉地爬上脸庞,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。

盛家的几个姑娘,还有徐家的姐儿们,都静静地坐在一旁,听着长辈们的交谈,各有所思。

尤其是华兰、徐兆儿、徐凤儿这几位准备在殿试后便与夫君成婚的姑娘,脸上满是忧虑之色。

华兰身着一件淡粉色的罗裙,外罩一件白色的薄纱褙子,显得温婉动人。

她微微皱眉,手中不自觉地攥着帕子,心中暗自思忖:徐表弟这个坏家伙想必应该能够上榜吧?他的才学那么好!

徐兆儿穿着一件鹅黄色的衣衫,搭配着一条淡绿色的裙子,显得清新秀丽。

她咬着嘴唇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,小手不自觉地揪着裙摆。

徐凤儿则身着一件浅蓝色的旗袍,领口绣着淡蓝色的小花,她轻轻叹了口气,心中默默为未来夫君祈祷。

盛老夫人见状,微笑着安慰道:“你们几个也别太忧心,这几个孩子的才学我也是知晓的,皆是青年才俊,上榜之事应当是稳的。”

其他几个姑娘,对于会试结果倒没有那般上心。

墨兰身着一件藕荷色的长裙,头上戴着珠翠首饰,显得娇艳动人。

此时她心里正气恼着,比起徐子建的会试成绩,她更在意今日书院放假,自己见不到心上人齐衡,小嘴微微撅起,一脸的不开心,时不时还跺跺脚,嘟囔着:“都怪这放假,害我见不到元若哥哥。”

如兰则身着一件浅绿色的衣衫,外搭一件浅紫色的背心,她在一旁打起了瞌睡,脑袋一点一点的,对周围的讨论毫无兴趣,嘴里还不时发出轻轻的呼噜声。

明兰和徐晴儿则坐在角落里,静静地吃着糕点。明兰身着一件淡青色的裙子,朴素而淡雅,徐晴儿穿着一件米白色的衣衫,两人偶尔对视一眼,眼神中满是对徐子建的祝福,心里默默为他祈祷能取得好名次。

徐子建与苏轼、苏辙、曾诚等一众好友一同来到贡院。

苏轼一袭白色长袍,衣袂飘飘,头戴黑色高冠,显得风流倜傥。

苏辙则身着淡蓝色的长衫,面容清秀,气质沉稳。曾诚穿着一件深灰色的袍子,眼神中透着聪慧。

此前,他们曾对过卷子,众人一致认为,若不出意外,徐子建定会高中会元。

此时,白鹿洞书院的章惇、窦卞、罗恺三人也前来观榜。

章惇身材高大,身着一件深蓝色的锦袍,袍面上绣着金色的蛟龙图案,显得霸气十足。

窦卞身着一件褐色的长袍,头戴方巾,眼神中透着精明。

罗恺则穿着一件淡紫色的长衫,手持一把折扇,显得风度翩翩。

窦卞和罗恺站在贡院门口,高声谈论着,窦卞大声说道:“章惇兄才学名满江南各路,此次会元之位,非章惇兄莫属!”说着,他还得意地摇了摇手中的折扇。

罗恺也在一旁附和:“那是自然,章兄之才,谁人能及!”他一边说,一边用手轻轻抚着下巴。

苏轼听闻,心中很是不服气。

他一向自认才学高绝,对徐子建,他是认可的,可对于其他人,却难以服气。

当下便忍不住与窦卞、罗恺争吵起来。

苏轼双手抱胸,不屑地说道:“公明贤弟才是会元的不二人选,其他人,苏某一概不认!”他扬起下巴,眼神中满是傲气。

窦卞毫不示弱,梗着脖子反驳道:“徐公明不过是有点诗才罢了,说到策论,那还是章惇兄的长处!”他向前一步,手指着苏轼,满脸的不服气。

两人你一言我一语,互不相让,气氛愈发紧张。周围的人纷纷围过来,看着这几位才子争吵,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。

徐子建和苏辙赶忙上前劝架。

徐子建一边拉着苏轼,一边说道:“子瞻兄,切莫动气,这榜单还未公布,一切皆有可能。”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,试图平息这场纷争。

苏辙也在一旁说道:“是啊,诸位皆是饱学之士,何必为这尚未确定之事伤了和气。”他一脸温和,目光诚恳地看着众人。

章惇也过来劝道:“两位贤弟,且先消消气,等榜单出来,一切自有分晓。”

章惇虽然也在劝架,不过心里还是很傲气的。

他作为名满江南路的才子,自认才学不输天下人。之前诗会输给徐子建,正打算在会试找回场子。

他微微皱着眉头,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悦。

不远处,徐坤看到徐子建,心中满是不爽。

他身着一件深绿色的长袍,头戴黑色帽子,本就自恃才高,一心想着在会试中拔得头筹,如今看到徐子建被众人簇拥,心中的嫉妒之火愈发旺盛。

他握紧了拳头,咬牙切齿地低声说道:“哼,有什么了不起的。”

终于,贡院的大门缓缓打开,发出“吱呀”的声响,仿佛在宣告着命运的转折。

一位身着官服的官员,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出,手中高高举着榜单,清了清嗓子,高声宣读起来:“第一名会元,徐子建,济州阳谷人士。第二名苏轼,蜀州眉山人士。第三名章惇,浦城人士……”

随着官员的宣读,人群中不时传来阵阵惊叹与欢呼声。

有人兴奋地欢呼雀跃,有人则露出了羡慕的神情,还有人忍不住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。

当听到徐子建夺得会元之时,罗恺和窦卞两人顿时愣住了,脸上满是尴尬之色。

窦卞的嘴巴微微张开,似乎想说什么,却又一时语塞。

罗恺手中的折扇也停在了半空中,脸色微微发红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