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9章 明代纺织,服饰布料 (1 / 2)
读书吧阅读网www.dushu58.com
明代纺织业一直处于相对繁荣的状态,是大明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,对于社会发展和商业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
明代的纺织业无论是纺织工具还是技术,都达到了新的高度,棉花取代丝、麻的地位,成为人们服饰的主要布料。
朝廷设立南北织造局以及相关机构,管理、服务纺织行业,形成了“官民互市”的局面,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,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和兴盛。
明代纺织业的快速发展,形成了松江、苏州、杭州等以纺织为主体的经济中心,当地民众,十之八九均从事纺织行业。买卖关系和雇佣关系在纺织业中频繁出现,促进了明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。
明代常用布料主要有锦、绫、罗、绸、缎、麻布、粗布等。
最高等级的锦,是用彩色蚕丝线纺织成图案花纹的织品。第二等级的绫,为蚕虫自织有彩文的丝织品;第三等级为丝麻、细麻混纺的罗、绸、缎等丝织品。
麻布是棉、麻等非丝织物的通称。古代贫贱的人穿不起丝,布衣遂成为庶人的代称。粗布又称土布,它是淳朴的劳动人民以纯棉为原料,用原始的纺车,木织布机一梭一梭精心编织而成,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。
在西方纺织技术传入中国之前,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衣物都是用粗布手工纺织而成。由于粗布线条简单,色彩单调,质感也较为粗糙,随着纺织工业的现代化,粗布逐步淡出了人们的生活。
明朝时期,染料应用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。印染的布料不仅颜色多,色泽艳丽,而且色牢度好,不易褪色。
古代将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,也是原色。原色混合可以得到绿紫粉等色,也称间色。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后,再经过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间色。
青色主要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。赤色主要用茜草,以明矾为媒染剂染成。黄色主要用柘黄等染成。用柘黄染出的织物色彩眩人眼目,自隋代后成为皇帝的专用服色。白色主要用漂白的方法。黑色主要用栎实、橡实、柿叶等染成。
2023年,全球纺织服装市场规模达到约5万亿人民币。按照人口比例估算,明末时期,全球纺织服装市场规模约3300亿人民币,约合4.4亿两白银。
明朝立国后,太祖朱元璋根据汉族的传统,“上承周汉,下取唐宋”,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。商人只能用绢布,农民可以使用紬纱和绢布。
明代男子大多穿交领、圆领式直身大袖衫,头戴四方平定巾。儒生多穿蓝色圆领大袖衫,俗称蓝袍。一般平民穿青布衫裤,戴瓜皮帽。
明代妇女常穿短衫长裙,腰上系绸带,裙子宽大,样式很多,像百褶裙、凤尾裙、月华裙等。侍女丫环常穿上袄下裙的袄裙,方便活动。
明代皇帝、皇太子、皇太孙、亲王、郡王、世子所穿的常服称为衮龙袍。衮龙袍又称衮服、龙袍、黄袍,与冕服合称衮冕。皇帝的为黄色,其余的皆红色。
冕服是皇帝、皇太子等宗室贵族在登基、祭祀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。衮龙袍使用范围广泛,居家、常朝、视事、献俘、大阅等场合均可穿戴。
衮龙袍绣五爪龙纹图案,搭配翼善冠、玉带皮靴。皇帝的衮龙袍以黄色的绫罗,上绣龙、翟纹及十二章纹。皇后常服戴龙凤珠翠冠、穿红色大袖衣,衣绣有织金龙凤纹。
明代文武官员服饰主要有朝服、常服、赐服等。
大襟、斜领、袖子宽松的麒麟袍为公、侯、伯、驸马以及文武官员的朝服。官员平日里在本署衙门办理公务,则穿常服。常服规制为头戴乌纱帽,身穿团领衫,腰间束带,以颜色和补子来区分官职。
四品以上官员为红袍,五品至七品为青袍,八品至九品为绿袍。内廷四品以上太监也着红袍,其它级别的为紫色、蓝色。
文官一品绣仙鹤,二品绣锦鸡,三品绣孔雀,四品绣云雁,五品绣白鹇,六品绣鹭鸶,七品绣鸂鶒,八品绣黄鹂,九品绣鹌鹑;杂职绣练鹊;御史官绣獬廌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